当前位置:返回首页 > 公司动态 > 常见问题 >

机床可靠性技术的发展历程与可靠性形成阶段

2019-05-31

目前我国大部分的机床主要依赖,在国度科技重大专项《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覆盖的汽车、航空航天、船舶和发电设备等四大中,机床的品种满足度仅为10%-15%,基础制造装备的品种满足度为30%-35%。长期以来,我国机床的关键技术和市场都被。目前,性、可用性和维修性己成为产品的主要性能要求,产品的市场竞争将是性的竞争。

数控机床是集机、电、液、气和光于一体的复杂系统,其性技术研究和应用工作属于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时间上涉及机床产品的全生命周期;在空间上涉及技术、制造、售后和等多部门以及用户企业的协同合作;在技术上涉及管理、机械、液压和统计等多学科交叉。它既不像电子产品和机械结构产品那样己经具备了相对成熟的性理论,较不像航空航天产品和武器装备那样己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性技术体系。国内数控机床性技术研究工作起步较晚,涉足的机构和研究人员较少,积累薄弱,正处于发展阶段。因此,数控机床的性工作是一项复杂且较难开展的工作。

通过对国内数控机床性技术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可以看出,目前大多数研究还集中于数控机床故障分析、性建模和评估以及性分配和预计方面,属于“医头脚痛医脚”的方法,不能从本质上提高数控机床性水平。而数控机床性低主要是由性设计决定的,因此,性设计研究的基本目的就是和提高数控机床性水平。开展数控机床性设计是提高数控机床性水平的主要途径之一。数控机床性水平低的主要原因是机床的设计者缺乏机床和关键零部件的载荷数据,因此,只能根据经验进行机床产品的设计。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建立数控机床的载荷谱是实现数控机床性设计的前提和基础。数控机床载荷谱不仅能够为机床及其关键功能部件提供设计依据,还能为实现模拟机床及其关键功能部件实际工况的性试验提供加载依据,同时也能为机床及其关键功能部件的加速寿命试验提供依据,后期为实现数控机床及其功能部件的性增长提供支持。

性技术的发展历程性是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性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固有性,是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赋予产品的固有属性,在产品的研制阶段是可控的;另一种是使用性,是产品在实际应用中表现出来的性,其影响因素除了固有性的影响因素外,还包括用户的安装、使用和维护等。

产品性和质量是一对孪生兄弟,密不可分,它们伴随着兵器的发展而相继诞生。公元前26世纪,人类就己经开始对石兵器进行了一些简单的检验。二战时期,在成熟的热兵器时期,性概念开始形成。1939年,英国航空委员在《适航性统计学注释》中提出飞机的故障率要小于等于10-5次/小时,从而引出了早的性定量指标。提出用概率乘积法则计算飞弹的度,从而计算飞弹的度为75%,初次对产品的性做出了定量表达。同样在二战中,美帝电子设备在运输或储存中有将近一半产生了失效,促使美帝认识到性是武器系统形成战斗力的关键因素。为此,1943年美帝成立了电子管研究委员会(ANG,专门负责研究电子管的性技术。在1952年,美帝部成立了一个由军方、工业部门和学术界组成的电子设备性调查组(AGREE,并与1957年发表了《电子设备性》的研究报告。该项研究报告包含了性分析、性设计、性预计以及性管理的程序和方法,覆盖产品的设计、生产、试验和使用阶段性报告,为性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口本1958年由口本科技连设立了性研究会。其性技术主要应用于民用工业产品上,尤其是与全部质量管理相结合(TQC)。认为产品是长期积累的性技术和严格的生产管理制度相结合的结晶,强调从设计、制造、管理到使用、维修的全过程统筹管理。口本性技术讲究实用化,在各企业内部建立了现场性数据收集反馈系统。随着产品的应用,逐渐积累了大量的故障数据。通过对故障数据的分析,找出故障原因并提出改进设计,将实例汇编成册,供设计人员参考。